上海60岁以上人群14.6%失能 专家呼吁医养尽快融合
[日期:2016-09-27]作者: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本市老年人口中,14.6%是失能人口,其中完全失能人口在所有失能人口中达32.8%。上海600余家养老机构中,仅90余家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东方网9月18日消息:最新数据显示,申城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413.9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8.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本市老年人口中,14.6%是失能人口,其中完全失能人口在所有失能人口中达32.8%。近日,由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等举办的“传播脑科学、促进脑健康”会议上,与会专家呼吁,目前机构养老仅能满足3%的老年人口需求,老年人进入缺乏“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后,极可能就此错失康复机会。
权威调查发现,申城70岁以上老年人中,62.2%需要医疗服务;但在上海600余家养老机构中,仅90余家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管阳太教授说,有医疗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内,医护人员资质、技能也不令人满意,尽快建立医养融合制度,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求。
专家坦言,早在几年前,医养融合制度已被业内人士反复提及;然而落地困难重重,分析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人力资源存在严重不足。当下养老机构人才紧缺,聘请的大多是退休医务人员,招不到高素质人才、留不住专业人才,专业护理人员待遇低、工作量大,流失率偏高。其次,医保的束缚导致医养融合难以推进,缺乏医保支撑,养老机构无法“名正言顺”开展医疗服务;此外,养老机构内风险规避、问责机制尚不明确。
城市老龄化日趋严峻,怎样与时俱进推行“医养融合”?管阳太对此建议:发达国家已实现养老机构向医护型养老的转变。申城借鉴成熟经验时,还应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确定创新模式。设计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对接,扩大老年人医保支付、药品选择范围。在明确风险、问责制度领域,应尽快制定法规条例,界定养老、医疗各自承担的职责与义务,方可使老年人在不同阶段得到应有的照料。(中国智能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