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国人口老龄化,互联网+养老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日期:2017-05-23]作者: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随着19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步入老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态。
 
  即便进入养老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中国内地大多数养老产业依然滞留在“微利”阶段,而在一水之隔的中国台湾地区,非营利的养老组织每年都能够实现8%左右的利润。

  下一波消费升级,来自不断增长的“新老年人”

  据我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4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而在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目前,部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已经由被动走向主动,一些在市场上相当活跃、55岁以上的“新老年人”,将成为推动今后老年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结合养老产业下游和我国老年人口潜在消费力来看,目前养老市场潜在规模或已接近5万亿元。
 
  我国养老产业正处于“重地产,轻服务”的初始阶段
 
  这一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留给市场的印象却是“慢、贵、不赚钱”。
 
  按照“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的国际通行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550万张,缺口达450多万张——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甚至尚无真正成熟的发展模式,与庞大的老龄客群的迫切需求不相匹配。
 
  1.单一的养老模式无法撬动市场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养老产业是一个涉及极广的新兴市场。
 
  但在我国,还没有以养老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仅从企业布局来看,从事养老地产的公司较多,主要是因为该领域最先受益于人口趋势且盈利模式清晰,国内外也有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目前城市的养老机构一般不外乎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这四种,社区的养老服务大多是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等几类。
 
  同时,一些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也正在开始试水老龄市场,陆续推出养老专属理财、养老保险、养老金信托等金融产品。但是许多老年消费者仍以储蓄为唯一的理财方式,养老保险也过于依赖基本养老保险、而缺乏其类型的补充。
 
  2.养老不仅仅是地产的事
 
  即便万科、保利等房地产开发商布局养老地产多年,养老地产、尤其是高端地产的投资已经趋于饱和。但它们大多仍以“养老”作为房产销售的噱头,而忽略了真正的核心盈利点——养老服务。
 
  以养老公寓为例,除产品本身之外,物业管理和服务的巨大潜力尚未被开发。物业管理方面,由于老年社区的种种服务类别有别于其他普通社区,它的物业服务费的收取标准相对较高。但房地产开发商缺乏养生、护理和治疗等技术资源,做物业管理常常力不从心。
 
  另外,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社区服务也可以囊括老年顾客的一系列日常——包括订菜送菜服务、厨师服务、清洁卫生服务、病人看护服务、家庭保姆服务、收费钓鱼服务、收费娱乐服务、收费社区活动服务等。
 
  保险机构也应该参与养老地产的开发,将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金融产品,与实体养老社区相结合,整合上游保险产品和下游老年人的服务产品,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创造一种从“摇篮”到“天堂”的全新保障模式。目前,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都成立了对应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也建立了相应的养生、健康管理中心,希望达到健康管理和养老产业链条的完善。
 
  3.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老年人是疾病的多发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抽样调查,45.1%的老年人健康状况“一般”或“差”,27.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开支为“看病吃药”。同时,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报告预测,国内老年人需要上门护理服务的需求将不断上升,2020年达4033.3万人,到2050年会超过7600万人。来自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达到56.1%,家庭养老这一传统方式必将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因此,老年消费者对健康服务需求将呈现多样化、迅速增长态势。老年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健康保险、老年旅游等需求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完善的养老服务团队,无论从人员培训还是团队管理方面,养老机构都难以做到可持续,加上由于养老项目配套设施多、投资金额高、运营维护标准高,在这种形势下,这一朝阳产业难免被贴上“发展缓慢”、“投入高昂、”“没那么赚钱”的标签。
 
  用“互联网思维”做养老,才能突破瓶颈制约
 
  只依靠地产而不开发服务、不同种类的养老产品各自为政、服务专业化严重不足,是目前养老业遭遇发展瓶颈的关键原因。而解救这一局面,需要养老业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
 
  首先,老龄群体有很多种类。养老业务一开始可以通过聚焦“活力老人”群体进军市场——60岁以上、身心健康,对未来生活充满活力和正能量,没有不良嗜好,有一定积蓄和购买能力的人群。
 
  其次,布局养老产业,企业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甚至是尝试开发平台模式。
 
  养老平台的核心群体是老人,同时还有围绕老人的其他群体,如老人子女、医疗服务机构、商业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老人活动中介服务机构、老人用品供应商等,以及可能由其他群体延伸出的关联群体。养老产业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核心用户(老人)的数量(流量),有了一定的流量才会吸引其他群体进入平台,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养老生态圈。
 
  因此,在调整战略思维、开发商业结构的过程中,养老产业的试水者需要植入新的“互联网思维”——
 
  用户思维:以广大老龄群体的需求为根本,让老人自己参与到养老产业的建设之中。
  简约思维:设计出简单易用又美观大方的产品,让老龄群体在使用过程中能享受产品/服务带来的美好体验。
  极致思维:用极致的适老产品和服务,让用户为之兴奋、惊喜。
  流量思维:养老产品需要能够快速推向市场,并免费让老龄用户使用,不断更新迭代新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形成不断上升的流量,最后伺机在其他方面寻找赢利点,或主动创造收费渠道。
 
  2004-2016年,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23.94%。尽管中国老年健康服务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场空间已经逐渐打开。一旦企业革新自己的传统思维,利用新的商业模式抢占蓝海,宏大的市场规模带给养老产业的利润空间,势必将不容小视。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