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空巢老人”生存之忧

[日期:2013-09-30]作者:瞭望周刊

中秋节本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法院老家属楼里却发生了一幕惨剧——9月18日晚,一对空巢老年夫妇被邻居发现死在出租屋里,遗体已腐烂发臭。
  这对空巢老人的遭遇,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管理的短板,再次折射空巢老人的养老之痛。
  今年以来,类似惨剧已发生数起。“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命运尤其引人关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主任李炜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还是缺乏健全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李炜看来,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治疗、烦闷得不到疏解等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已成为中国必须尽快破解的社会命题。
  空巢人数剧增
  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期也越来越长。
  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介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2013年将超过2亿,2050年达到峰值4.83亿。届时,中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
  中国人口老龄化直接推高空巢老人比例。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另外,目前农村老人空巢率也达到38.3%,并且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从目前情况看,空巢老人比例还将持续增高。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到2050年,中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基本原因:一是膝下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另一种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还有一种是子女远在外地无暇照顾,不得已独守空巢的老人。
  “空巢老人的产生,实际上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李炜说,“一方面,现代化、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得大量家庭分离。中国这30余年来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目前中国流动人口约2.4亿,其中青壮年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一般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偏远乡村走向发展机会更多的城市,而家中的老年人则多留居在原住地。”
  “另一方面,我国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也加速了中国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发展,‘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结构的家庭已成为主体,少子化老龄化使得空巢老人日益增多。”李炜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失独家庭增多,也是空巢老人增多一个重要原因。据原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超过100万个。
  “中国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家庭模式正在消失,空巢老人数量在快速增长。”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袁德峰副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对中国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多方面机能衰退,老人失去或正在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而中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空巢更使老人无所依傍。”袁德峰说。
  养老困局凸显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局,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而且问题日趋突出。
  目前,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保障,已基本不成问题。但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由于目前新农保水平还太低,覆盖面低,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还比较突出。据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报道,城市中约有10%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没有任何养老金。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在广大农村,由于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自身本身就存在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相比之下,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出现小型化趋势。在国家养老保障尚未全面覆盖的情况下,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等传统观念日益淡化。”袁德峰说。
  在现实中,空巢老人日常照料也成了难题。今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超过3600万,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
  而无人照料,也成为了空巢老人的主要心病。此前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我最怕的就是生病。”9月24日,本刊记者在北京大兴区枣园小区调研时,一位空巢老人如是说。
  “目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群体,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但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而且在高房价、高物价等压力下,要照顾老人已成为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袁德峰说。
  更糟糕的是,由于政策扶持不够,中国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严重滞缓。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仅有4.5万家,床位数431.3万张,养老院“门槛高”“服务差”“一床难求”的情形屡见不鲜。
  据媒体报道,北京某市属养老院目前有1100张床位,但已有1万多人排队等待,每年大概有50~60个床位会退掉。按1万人的等待数、每年最多60个人的退床数保守估计,现在要预订一个床位,至少要到166年之后才能等到。
  另外,对空巢老人,虽然有时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重要,但这却往往被忽视。很多父母对子女从小宠爱有加,最后换来的却是独守空巢,心理落差本来就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再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就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焦虑、抑郁、自悲、自怜,等等。
  易受不法侵害
  从近年情况来看,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加之年老体弱,缺少防御能力等原因,空巢老人已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
  据报道,山东省沂水、沂南两地警方2011年联手侦破了一起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的系列抢劫、强奸、盗窃特大案件。该案犯罪嫌疑人进入空巢老人家中,如入无人之境,任意翻找财物,并残害老人。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作案33起,强奸十余人。
  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及辖区检察院共起诉针对农村地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侵财犯罪案件10件23人,其中盗窃案件4件,抢劫案件3件,诈骗案件4件,受害“空巢”老人70余名。
  “很多空巢老人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一旦他们的人身或财产受不法侵害,也往往不懂或无力及时地寻求救助。”袁德峰说,“尤其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多数居住在空心村中,周围缺少邻居,即使有邻居,多数也是空巢,这更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与此同时,近几年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对骗术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辨别能力差,再加之空巢老人缺乏交流对象,需要他人关怀,而诸多骗术是以对老年人的关爱为包装的。比如以‘身体健康不拖累儿女’来打动老年人购买伪劣保健品和器械;以‘退休理财,晚景宽裕’来诱骗老年人非法集资,等等。这种带有情感慰藉作用的骗术,老年人往往比较容易中招。”李炜说。
  探索化解之道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只有举全社会之力,由政府、社会和家庭来共同解决。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体现了国家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的决心。
  “必须从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入手及早应对。”李炜说,“要尽快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基本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针对城乡高龄老人、无保障老人,要积极探索建立养老津贴发放制度,使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基本需求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李炜说,“政府有责任对生活困难、孤苦无依的特殊空巢老年人进行免费救助,并且通过机构供养等方式,让这部分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对于大多数空巢老人,政府有必要通过兴办养老福利机构,培育和发展社会养老护理服务市场,运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种方式,解除空巢老人缺少日常护理和社会照料的困局。”李炜说。
  多位受访专家建议,政府要加强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防控措施,对侵害空巢老人的犯罪行为,应从严从重打击。
  空巢老人精神赡养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实施。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冷落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袁德峰说,“单位加班、假期太短、花费较高等常是子女不能回家探望老人的原因。法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就必须从制度层面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比如落实带薪休假等,否则立法就会沦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