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成功案例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七旬老人钟情木偶头雕刻56载

[日期:2013-11-05]作者:泉州晚报

 吃过早饭散完步,家住泉州市区棋盘园的黄义罗,来到家中靠窗的工作室,取出一块樟榆木雕刻起来,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木头上显出龙头的雏形。年逾七旬的他是泉州“花园头”派江加走第三代传人,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4岁起开始学习木偶头雕刻,如今他已经与木偶头雕刻相伴56年。为了传承这项技艺,他还将雕刻手艺教给两个女儿。
  初学雕刻手艺 手脚常被刮伤
  走进黄义罗的家,记者的视线最先被客厅的一角吸引,那里摆放着满满一柜子造型各异的木偶头,如程咬金、雷公雷母、金陵十二钗等。黄老取出柜子里两个未上色的木偶头介绍:“这个贼眉鼠眼的木偶头是《陈三五娘》中抢亲的林大鼻,是我师傅江朝铉所雕刻,另一个表情有些凶恶的木偶头是程咬金,是江朝铉的父亲江加走所刻。”接过两个珍贵的木偶头,记者发现面部雕刻得十分精细,林大鼻面部细致到微翘的嘴角,程咬金面部则细致到微凹的下巴,“花园头”派木偶头特别重细节一说,由此可见一斑。
  黄老的工作室比邻客厅,工作室内一张长方形木桌上,摆放着一些未完工的木偶头,还有刻刀、手锯等各种工具。他说,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不到十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度过。对于制作工序,他早已谙熟于心:“制作工序极为复杂,包括选材、劈凿、雕坯、贴纸、上土、磨平、粉底、绘脸、上光、梳头、栽须等。”
  在所有工序中,最为困难和关键的应属雕坯环节。据介绍,将一块樟榆木雕刻成嘴、眼、口、鼻都能动的木偶头,需要数月时间,而五官不动的木偶头只需三天。“别看我现在刻起来轻松,刚学艺时可是吃了一番苦头。”黄老伸出双手,上面有许多细长的疤痕。他说,初学雕刻时,经常用小木块练习,要在一个小木块上刻“眼睛”、“嘴巴”、“耳朵”,由于木头很小,他常常被刻刀刮伤手脚。
  不怕雕刻辛苦 学徒终成名师
  谈及为何从事木偶头雕刻,黄老说,这是一种缘分,1956年,他从南安到泉州市区投奔哥哥,适逢泉州工艺美术社招收学徒,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种,刻纸、花灯、纸花、木雕、刺绣等。当时许多人都以能进入美术社为荣。木偶头雕刻是一门复杂的手工艺,对学徒的挑选极为严格。他幸运地考入木偶头雕刻研究所,跟着江朝铉学习木偶头雕刻。
  “木偶头雕刻很辛苦,与我同时考进的20多个学徒,最后许多人因耐心不足半途而废,只有我坚持下来。”黄老回忆,早在儿时他就喜欢上木偶,小时候在南安老家,村里有表演木偶戏的剧团来,他一眼就爱上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木偶头,小时候他曾模仿戏中的人物形象,用泥土做一些人偶。
  斗转星移,当初的小学徒如今已经独当一面,这几年经常有一些台湾的木偶爱好者到黄老家中寻访木偶头,还有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木偶爱好者专程到他家鉴赏木偶头。
  手艺得到传承 老人感到欣慰
  退休后的黄老出于对木偶头的热爱,在家里设置一个工作间,和妻子高白红继续进行木偶头雕刻。他还将技艺传给大女儿黄紫燕和小女儿黄雪玲,黄紫燕已经获得了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黄老表示,木偶头雕刻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光靠他们一家四口还不够,这两年也有家长将孩子送到他那学习木偶雕刻,能把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通过他的手传承下去,他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