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霍邱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成功案例

“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

[日期:2014-05-14]作者:光明日报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75岁的空巢老人王三慈,每当儿女提出把她接到宽敞明亮的楼房共同居住,她都不肯答应,她说:“住在石头社区,助老队的人常到家里量血压,和我唠家常,在这儿生活就是两个字‘幸福’。”
  像王三慈这样受惠于社区志愿者的老人数不胜数。近年来,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扎根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区风尚。
  扎根社区,打造志愿服务“主阵地”
  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利益诉求多,矛盾复杂,随着社会服务的社区化,各地将社区作为志愿服务主阵地,发挥居民志愿服务主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方便了群众生活,融洽了邻里关系,温暖了千万家庭。
  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调解社区纠纷,化解邻里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楼栋,纠纷不出苑区,矛盾不出社区”,解决了宠物管理、噪音扰民、车辆占道等难点问题。
  湖南长沙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由数万人发展到近30万人,涌现出了“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农家学舍”“社区小小鸟”等一批品牌活动,“人人都是义工”成为社区群众的共识。
  上海长宁区华阳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逐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繁花之上都市志愿者服务站共同开展的“公益生日微心愿”活动、与“我和我们”共同开展的“学生英语教室”活动等,在社区传播“快乐公益”的正能量。
  志愿对接,品牌项目“人气旺”
  将志愿服务“按需分配”,甚至“私人定制”,各地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力求把志愿者的付出用到“点子”上,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所需、志愿者能为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受群众欢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
  天津滨海新区海滨街同盛东社区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为不同性格、不同要求的老人定制助老“私人菜单”。
  河南郑州深入推进“老街坊互助计划”,依托老年大学志愿者队伍,对社区空巢、失独、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既实现了服务对象的“老有所依”,也实现了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的“老有所为”。
  江西萍乡打造了一批志愿服务的优良品牌。如持续7年的“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助学活动,帮助千余学子圆了大学梦。
  建章立制,培育志愿服务“常青树”
  培育好社区志愿服务的“常青树”,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长效机制,对此,各地做法各有侧重,亮点纷呈。
  江苏镇江的社区志愿者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助老志愿者职业道德和助餐、助行等必备技能;培训助残志愿者护理常识、手语交流、心理沟通等知识……志愿者培训的专业化、制度化助力志愿服务常态化。
  安徽合肥社区“爱心银行”工作人员会及时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建立“爱心档案”,对于社区优秀志愿者或获得爱心积分的志愿者,可以到共建商场、超市享受购物打折或免费理发、免费体检等优惠服务,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江苏无锡大力推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全市1253个社区、村建有服务站点,建站率100%。同时,推行“社工+义工”“项目+基地”“动态+常态”的社区志愿服务“3+3”模式,不但扩大了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而且也保障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