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而且最后几次的上调幅度都在10%左右。国务院为何如此重视养老金问题?养老金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
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情况来看,一旦退休很可能面临悲惨的生活。2010年3月29日有媒体发表文章说,如果退休以后每天只吃盒饭,需要100万元的退休金。现在一般盒饭的市场价格是10元,随着通胀率的不断上升,假如以4%来算,30年后盒饭的价格大概会涨到32元,如果一日三餐都吃盒饭,一天就需要100元,30年的盒饭钱就需要100多万元。当然,4%这个数字肯定是被严重低估了。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一个普通家庭1年的生活费是5万元,以更为严重被低估的3%的通胀率来计算,20年后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1年就需要9万元。假设离退休还有20年,退休后还要再活20年,需要的养老费用是242万元。按照现行的养老制度,如果月薪4000元,再假设薪水的涨幅和通胀一样每年涨3%。退休时养老保险金总共也只有37万元,但需要的费用却是242万元,连零头都不够。
我们看看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提供的数据,2012~2017年,中国14~64岁的劳动人口开始下降。到2035年,65岁以上的人口约为2.94亿。也就是说,现在是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但二三十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的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将出现2个纳税人供养1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说意味着每对夫妇要供养4个老人,你们怎么养得起?
我们再看看其他国家都是怎么做的。比如智利在养老金这方面做得就比我们好。其中有一条就是它们的社保基金经理人必须交纳他所管理资金的1%的个人资金做担保。比如你负责10亿美元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必须自己拿出1000万美元的个人财产作为担保。智利政府养老基金监管部门单独雇用审计人员、律师进行审查,而且养老金的投资交易当天上报,财务和资金情况要月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规范的流程,尽管智利已经有几个养老金公司倒闭,但是养老金都没有受到损失。
我们的养老金全部统筹运用的结果就是,任何一个省跟任何一个市只有总量,其他所有的资料,如何投资、如何回报、如何使用,全部都不透明。社保局征收的效率极低,还要单独找一批人进行企业财务核算,监控企业工资,通过类似税务总局的征管软件去进行调查、稽核、征缴,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都要从社保基金的收入中扣除。很多地方的社保返还率都不到40%,也就是说60%都被当成费用扣除了。需要花60%的社保金去做这种调研、征税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社保金。
这个钱是可以省下来的。支出为什么这么大?因为既没有明确分工,也没有问责。最不合理的是政府根本就不鼓励大家存钱。我们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参保人交费年限满15年以上者,达到规定年龄后可以每个月领取养老金。交费不足15年的,可以交费到满15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没有投资回报,也没有任何的政府鼓励。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现在这种体制之下,也没有办法鼓励大家为自己多交养老保险,因为交了,这个钱就直接进入政府的统筹账户里面去了,但少交还不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只愿意交规定的数字,多交就亏了。
我们现在是在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补老年人的支出。玩的就是一个“庞氏游戏”,就是拿后面的钱补前面的,等到前面的退休金都被拿光了,并且现在的年轻人也退休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跟你讲,没钱了。目前就是这么危险。
当然,养老金也会破产。比如中国香港,2000年香港大学退休金破产时,学校竟然召回所有合同重签。过去答应给你的退休金,现在一笔勾销,不认账了。如果你不愿意重签合同,你就别干了。如果你想通过跟学校打官司来讨个说法的话,那你就得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掏得起律师费。打不起官司只有重签合同。所以,像笔者这种级别的教授,本来可以拿到2000万港币退休金的,但是现在就只能拿20万港币了。
内地的养老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会比香港地区还要糟糕。如果现在不解决养老金问题,这么多退休的父母亲怎么办?将来一对年轻夫妻要养12个老人。如果国家不趁现在把问题解决掉,将来怎么办?所有的担子全部都压在年轻人的身上。笔者建议最好对整个社保基金做一个改革,最起码每个人要有一个独立账户,而且这个钱是不可挪用的,然后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自己存有多少钱。这是一切问题的开始,之后我们再慢慢规范,慢慢管理。当然,个人也要养成投资理财的好习惯,通过多种理财工具和产品,丰富自己的投资手段,在社保之外,自己动手为养老做好准备。也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像温总理讲得那样,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
法国大罢工迫使总统萨科奇提出改革方案,退休年龄问题一时被推到风口浪尖。据调查显示,55岁以下族群中,多数人倾向修改其退休计划,有75%受访者希望提早离开工作岗位。法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政府资金一直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当然,对中国老百姓来说,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丰厚收入,他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数十年内能够保持富足的生活,因此想提早享受老年生活,但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如何进行退休财务规划。
养老形势严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2%,创13个月新低。一年的通胀也许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但是30年持续5%的通胀会对资产的实际价值产生重大的影响。以年通胀5%计算,今天的100万元10年后实际价值将变成61万元,会白白损失近40%。30年后,100万元变成了23万元,近80万元不翼而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2.93%。国务院2011年8月17日常务会议预期,“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将迅速增加到16%。
然而目前,很多人都将医疗教育问题排在更重要的位置,认为养老是几十年后的事,并没有那么迫切,他们更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没有着手养老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美世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养老金指数显示,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养老金缺口非常惊人。因为社会养老保险是低水平、广覆盖,领取时是按社会平均工资而不是退休前交费的多少,投入的资金和拿回的养老金不成比例。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活到80岁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活到85岁,以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计算,就需用前30多年的收入在创业、买房、孩子教育、赡养父母之后,再次积累退休后30年的花销,老年人身体会每况愈下,花费只会更多,所以退休规划需要理性,更需要认真严肃地面对。因此,体面养老就要尽早准备,并且持之以恒,每个月都要有专门的资金做养老储备,把养老储备和日常支出、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一同进行财务规划,将养老因素纳入个人收入分配。
养老规划应尽早
一般说来,理财应该具备3个要素: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从收益性角度考虑,股票、基金优势明显,但风险也大,很多人还对几年前过山车式的A股指数心有余悸。相比而言,保险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工具。购买保险虽然影响了资金流动性,但保险有保额,还能获得如分红、累积生息等各种潜在收益。对于个人而言它能强迫储蓄,对保险公司来讲这笔资金是灵活的,可以投资诸如铁路、电力、水利等一些个人不能投资的基础建设,在股票市场景气的时候,保险公司也会有一笔资金进入股市,追求一种相对高的安全回报。
养老保险有3大原则,首先需要考虑预期寿命和自身养老费用,因为如果预期寿命设计太短,一旦生存过长就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其次养老保险要能保证退休以后的生活品质,让养老保险能够提供日常生活消费,还要能够弥补医疗财务上的漏洞。最后,不能太多影响到当前的生活品质。
本着以上三个原则,应尽早进行财务规划,首先确保未来有一笔确定的资金保证自生活水平不会下降,再考虑投资其他风险性较高的理财工具。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分红保险应该是不二选择,它兼具保障与理财功能,可在获得保障的同时保证资金安全,并享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太平人寿的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金悦人生是一款典型的养老保险产品,是市场上第一款领取比例“五级跳”的产品。据记者了解,自投保后到65周岁前,每2年即可领取1次生存金,领取金额从保额的5%开始,每领取5次,领取比例即提升5个百分点,即10%、15%,直至20%,到客户65周岁后,无论之前领取比例是多少,生存金的领取频率“加速”为1年1领,且领取比例“跳升”为保额的30%,一直领到88周岁;并采用增额分红方式,将年度红利以增加基本保额的方式来分配,让年度红利成为下一年度红利分配的基础,保证基本保额年年递增。这种类似“利滚利”的“复利分红”模式,通过不断提高保额,来保证购买者收益逐年递增,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增值,并且期满后还可领取一笔终了红利。万一投保人如果不幸意外身故或意外高残,保险公司将豁免其所有未交保险费,保障责任也将继续有效。
建议:目前的社会中坚是60后、70后的这批人,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无疑是整个社会中最强的,这些人中的许多人现在拥有不止一套房,而这批人的后代恰恰都是“独一代(独生子女一代)”,十年后“独一代们”也长大成人了,这些“独一代”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的房屋将达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请问“独一代”如何消耗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卖吧?指望同为“独一代”的同龄人互相“接盘”无疑是天方夜谈!十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5%,可能会有大量老年人住进老人院(“独一代”以一对四,无力照顾这些老人),老人们住进老人院后会产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许今天的许多老新村在十年后因人气太少将空置。